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开始申报
2023-03-17 17:33:5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总局相关直属单位:
按照《“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部署,为加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完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根据《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拟开展2023年度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体
申报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单位应为市场监管系统技术机构,或具有行业优势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总体定位
重点实验室属于科学与工程类科技创新基地,是推进重大科研创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创新平台,以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及相关公益性技术研究为重点任务,提升市场监管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中心属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是以协同创新等方式开展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服务、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重点任务包括开展引领前沿、颠覆性创新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培育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技术试验、孵化、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工程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解决产业和企业技术难题,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布局方向
申报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应符合布局重点方向(附件1),具体名称突出优势和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应更明确和集中,避免过于宽泛。
四、申报条件
(一)重点实验室
1. 依托单位和参与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 在本领域有代表性,科研优势或区域特色明显,具备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拥有学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在本研究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具有年龄与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
4. 具有良好的办公条件、实验条件和充足的场地,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试验设备、仪器装备及配套设施等;
5. 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合理,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能够对外开放并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6. 主管单位和依托单位能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支撑条件。
(二)技术创新中心
1. 依托单位和参与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 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并具备一定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3. 具有较强的应用示范、技术服务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拥有良好的研发条件和产业化装备、基地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等保障条件;
4. 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合理;
5. 主管单位和依托单位能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支撑条件。
五、申报程序
(一)采用网络申报方式,主管单位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登录“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管理系统”(访问网址为https://kjcxjd.gsxt.gov.cn,申报操作说明见附件2),填报《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建设申报书》或《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
(二)主管单位应对申报书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审核后通过系统导出并打印一式二份并加盖公章,主管单位汇总所有单位材料并附推荐函和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3),通过EMS一并报送至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财务司科技规划处。
(三)“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管理系统”开放时间为2023年3月15日—5月15日,请在此时间段内完成申报工作,并提交纸质申报材料(以邮寄时间为准)。逾期未提交的,不予受理。
六、推荐要求
(一)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全系统科技发展需求,按照“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统一布局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请各主管单位对照申报条件认真衡量,严格把关,切勿盲目申报。
(二)原则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推荐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总数不超过3个,总局相关直属单位推荐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总数不超过1个。
(三)已列入省级政府规划,或省级政府承诺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明确支持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有相关证明文件,可视情况增加推荐指标。
(四)涉及市场监管总局科技创新和管理改革重大任务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有相关证明文件,可视情况增加推荐指标。
(五)同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只能通过单个主管单位推荐,不得多头推荐。
七、其他事项
(一)同一负责人、同一团队原则上只能承担一个市场监管总局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
(二)总局已批准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资源不得重复申报。
(三)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积极申报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四)鼓励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集成市场监管系统内外优质资源,联合申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融通发展。
(五)联合申报要避免“拼盘”和“拉郎配”。联合申报的单位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个。联合申报需选择其中一家单位为依托单位,其他单位为参与单位,由依托单位负责汇总、核实各单位材料,并提出申请。联合申报各方应优势互补,并简述各单位在过去5年内开展合作研究及产出成果情况,明确各方在建设、运行管理、研究内容、重点任务等方面的职责和分工。在申报书附件中提供加盖依托单位和参与单位公章的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单位职责和分工。
(六)由地方政府向市场监管总局推荐或给予政策、资金等相关支持,或运行两年以上并运行较好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以及能够设立为独立法人实体的技术创新中心,将予以优先支持建设。
八、联系方式
政策咨询:010-88652672 技术支持:010-88301620、18332310186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东路8号 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财务司科技规划处
附件:1. 布局重点方向
2. 申报操作说明
3. 推荐项目汇总表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3年3月9日
<上一篇>中国低龄老人达1.5亿:约1/3仍在工作,主要从事这些行业
<下一篇>2023年,安徽计量工作这么干
技术知识
更多>
电子汽车衡的检定规程通常是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和执行的。以下是一般的电子汽车衡检定规程: 1.检定周期: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或更频繁。这意味着每隔一定时间需要对电子汽车衡进行检定。 2.检定方法:确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静态维持法、动态维持法和动态校验法。不同的方法会涉及到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流程。 3.检定设备:确定用于电子汽车衡检定的设备,如校验分析仪、校验车、标准质量等。这些设备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精度要求。 4.检定过程:制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过程,包括检定前的准备工作、实际检定的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等。确保检定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检定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会规定电子汽车衡的准确度要求、线性度要求、重现性要求等。 6.检定报告:制作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报告,记录检定的日期、检定结果、测量误差等相关信息。检定报告需要保留并随时提供给相关部门或用户进行查阅。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电子汽车衡检定规程可能会因地区、国家或行业而异,因此请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判定地磅传感器好坏的几种方法包括: 1.观察传感器的外观:检查传感器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坏或异常,如断裂、变形、腐蚀等。如果传感器外观有明显问题,很可能需要更换传感器。 2.测量传感器输出: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或仪器,测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传感器输出信号应该与实际测量值相匹配。如果输出信号不稳定、异常或与实际测量值不符,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故障。 3.比对传感器读数:将已知重量的物体放置在地磅上,与传感器读数进行比对。如果传感器读数与已知重量存在较大偏差,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问题。 4.清洁和校准传感器:有时候传感器可能受到灰尘、污垢等物质的影响,导致读数不准确。可以尝试清洁传感器,并进行校准以恢复正常工作。 5.借用其他设备校验:比对使用其他准确的测量设备,如其他地磅、天平等,与传感器读数进行比对。如果其他设备给出的读数与传感器读数存在较大偏差,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问题。 6.联系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如果以上方法无法确定传感器的好坏,建议联系地磅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能会提供更专业的测试方法或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和判定。

如果电子地磅汽车衡打印时间不准确,可以尝试以下调整方法: 1.校准系统时间:检查地磅系统的时间设定,确保系统时间准确。如果系统时间不正确,可以进行时间校准,通常在系统设置或管理员界面中可以找到相关选项。 2.检查网络时间同步:如果地磅系统与网络连接,可以检查是否启用了网络时间同步功能。启用网络时间同步功能可以自动校准系统时间,确保准确性。 3.检查打印机设置:检查打印机的时间设置,确保打印机的时间与地磅系统的时间一致。如果时间不一致,可以调整打印机的时间设置。 4.更新驱动程序和固件:如果地磅系统和打印机使用的是特定的驱动程序或固件,可以尝试更新驱动程序和固件版本,以解决时间不准确的问题。 5.联系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建议联系地磅系统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能会提供进一步的调整方法或派遣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调整。

物联网地磅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实时监测和记录重量数据: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和记录车辆或物品的重量数据,确保重量数据的准确性。 2.无线传输和远程监控: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重量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使用户可以远程监控和访问重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3.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对收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帮助用户了解和分析货物的装载情况、运输效率等相关信息。 4.实时报警和预警功能: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实时报警和预警,如超载报警,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运输风险。 5.数据可视化和管理: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将重量数据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提供数据管理功能,方便用户查看、比对和管理重量数据。 6.故障诊断和维护: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监测地磅设备的状态,及时诊断故障并提供维护建议,以保证地磅设备的正常运行。 7.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对重量数据进行加密和安全存储,同时提供权限管理功能,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地磅安装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难题,以下是可能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1.地面平整度不达标:地磅需要安装在坚固平整的地面上,如果地面不平整,会影响地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解决方法包括修复地面不平整处,例如填充填土、打磨等;或者选择适合不平整地面的特殊地磅设计,例如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地磅。 2.电源供应问题:地磅通常需要外部供电,如果现场没有方便的电源供应,将会是一个挑战。解决方法可以是寻找现场附近的电源接口,或者考虑使用无线供电技术,例如太阳能供电或者电池供电。 3.数据传输和管理问题:数字式地磅通常需要与计算机或者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管理,如果现场没有网络接入或者数据传输不稳定,将会对地磅的使用造成困扰。解决方法可以是增加网络接入设备,例如使用无线网络或者移动数据网络,或者选择具有离线数据存储功能的地磅,可以在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数据。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云平台进行数据管理,方便远程访问和监控。 除了以上三个常见的难题,地磅安装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法规要求等等。为了确保地磅安装的顺利进行,建议找到专业的地磅安装服务商,他们具备经验和专业知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更多>可能是由于车辆超载导致。解决方法:需要将部分货物卸下,使车辆重量不超过汽车衡的最大承载能力。如果车辆未超载,则可能是汽车衡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受到外部干扰或损坏导致。解决方法: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如果传感器正常,则可能是受到外部干扰导致,需要将外部干扰源移开。如果传感器损坏,则需要更换传感器。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或平台不平衡导致。解决方法:首先检查平台是否水平,如果平台不平衡,则需要调整平台。如果平台平衡,则可能是传感器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错误或软件故障导致。解决方法:首先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如果传感器正常,则可能是软件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电源故障或计算机故障导致。解决方法:检查电源和电缆是否连接正确。如果电源和电缆连接正确,则可能是计算机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