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拉动经济回升向好
2023-08-01 16:45:22
央视网消息:今日(7月31日)陆续公布的各项7月份经济数据吸睛。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减税降费、能源供给、交通运输等方面表现不俗。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
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有力减轻了经营主体负担。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049亿元,占比76%,是政策惠及的主体。
分行业看,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占比最高,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818亿元,占比41%。
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7%和8.8%。
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今年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整体好转的特点,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据一:1.83万亿元。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交通投资高位运行,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3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铁路完成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公路完成投资13830亿元,同比增长8.9%;水路完成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6.7%;民航完成投资462亿元,同比增长0.2%。
数据二:81.9亿吨和1.5亿标箱。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5亿标箱,同比增长4.8%。
数据三:259.3亿吨。上半年我国货运量持续增长,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59.3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完成货运量25亿吨、190.1亿吨、44.2亿吨和3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7.5%、7.7%和6.4%。
上半年,我国出行量同样加快恢复,来看数据四:43.2亿人次。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营业性客运量达43.2亿人次,同比增长56.3%。同时,全国完成城市客运量454.2亿人次,同比增长15%。完成高速公路小客车出行量117.8亿人次,同比增长39%。
国内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国内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前六个月,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1%、4.4%、9.9%。工业用能整体延续增长态势。煤炭、天然气消费量平稳增长,成品油消费量较快增长。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升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3%,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平稳上升。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0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2个,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持续改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进:指数回升反映出整个经济运行还是回升向好的基本态势,尤其是从这个月的数据来看,回升向好动能在进一步地增强。
拓展新空间 推动实施促消费一揽子政策
今天(7月31日)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多部委共同解读《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20条具体举措。
据介绍,此次印发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就是希望通过优化政策和制度设计,进一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措施将与各领域、各品类重点政策一道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
<上一篇>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行
<下一篇>从三个关键词读懂当前经济形势
技术知识
更多>
电子汽车衡的检定规程通常是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和执行的。以下是一般的电子汽车衡检定规程: 1.检定周期: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或更频繁。这意味着每隔一定时间需要对电子汽车衡进行检定。 2.检定方法:确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静态维持法、动态维持法和动态校验法。不同的方法会涉及到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流程。 3.检定设备:确定用于电子汽车衡检定的设备,如校验分析仪、校验车、标准质量等。这些设备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精度要求。 4.检定过程:制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过程,包括检定前的准备工作、实际检定的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等。确保检定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检定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会规定电子汽车衡的准确度要求、线性度要求、重现性要求等。 6.检定报告:制作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报告,记录检定的日期、检定结果、测量误差等相关信息。检定报告需要保留并随时提供给相关部门或用户进行查阅。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电子汽车衡检定规程可能会因地区、国家或行业而异,因此请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判定地磅传感器好坏的几种方法包括: 1.观察传感器的外观:检查传感器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坏或异常,如断裂、变形、腐蚀等。如果传感器外观有明显问题,很可能需要更换传感器。 2.测量传感器输出: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或仪器,测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传感器输出信号应该与实际测量值相匹配。如果输出信号不稳定、异常或与实际测量值不符,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故障。 3.比对传感器读数:将已知重量的物体放置在地磅上,与传感器读数进行比对。如果传感器读数与已知重量存在较大偏差,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问题。 4.清洁和校准传感器:有时候传感器可能受到灰尘、污垢等物质的影响,导致读数不准确。可以尝试清洁传感器,并进行校准以恢复正常工作。 5.借用其他设备校验:比对使用其他准确的测量设备,如其他地磅、天平等,与传感器读数进行比对。如果其他设备给出的读数与传感器读数存在较大偏差,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问题。 6.联系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如果以上方法无法确定传感器的好坏,建议联系地磅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能会提供更专业的测试方法或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和判定。

如果电子地磅汽车衡打印时间不准确,可以尝试以下调整方法: 1.校准系统时间:检查地磅系统的时间设定,确保系统时间准确。如果系统时间不正确,可以进行时间校准,通常在系统设置或管理员界面中可以找到相关选项。 2.检查网络时间同步:如果地磅系统与网络连接,可以检查是否启用了网络时间同步功能。启用网络时间同步功能可以自动校准系统时间,确保准确性。 3.检查打印机设置:检查打印机的时间设置,确保打印机的时间与地磅系统的时间一致。如果时间不一致,可以调整打印机的时间设置。 4.更新驱动程序和固件:如果地磅系统和打印机使用的是特定的驱动程序或固件,可以尝试更新驱动程序和固件版本,以解决时间不准确的问题。 5.联系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建议联系地磅系统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能会提供进一步的调整方法或派遣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调整。

物联网地磅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实时监测和记录重量数据: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和记录车辆或物品的重量数据,确保重量数据的准确性。 2.无线传输和远程监控: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重量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使用户可以远程监控和访问重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3.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对收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帮助用户了解和分析货物的装载情况、运输效率等相关信息。 4.实时报警和预警功能: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实时报警和预警,如超载报警,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运输风险。 5.数据可视化和管理: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将重量数据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提供数据管理功能,方便用户查看、比对和管理重量数据。 6.故障诊断和维护: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监测地磅设备的状态,及时诊断故障并提供维护建议,以保证地磅设备的正常运行。 7.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对重量数据进行加密和安全存储,同时提供权限管理功能,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地磅安装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难题,以下是可能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1.地面平整度不达标:地磅需要安装在坚固平整的地面上,如果地面不平整,会影响地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解决方法包括修复地面不平整处,例如填充填土、打磨等;或者选择适合不平整地面的特殊地磅设计,例如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地磅。 2.电源供应问题:地磅通常需要外部供电,如果现场没有方便的电源供应,将会是一个挑战。解决方法可以是寻找现场附近的电源接口,或者考虑使用无线供电技术,例如太阳能供电或者电池供电。 3.数据传输和管理问题:数字式地磅通常需要与计算机或者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管理,如果现场没有网络接入或者数据传输不稳定,将会对地磅的使用造成困扰。解决方法可以是增加网络接入设备,例如使用无线网络或者移动数据网络,或者选择具有离线数据存储功能的地磅,可以在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数据。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云平台进行数据管理,方便远程访问和监控。 除了以上三个常见的难题,地磅安装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法规要求等等。为了确保地磅安装的顺利进行,建议找到专业的地磅安装服务商,他们具备经验和专业知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更多>可能是由于车辆超载导致。解决方法:需要将部分货物卸下,使车辆重量不超过汽车衡的最大承载能力。如果车辆未超载,则可能是汽车衡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受到外部干扰或损坏导致。解决方法: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如果传感器正常,则可能是受到外部干扰导致,需要将外部干扰源移开。如果传感器损坏,则需要更换传感器。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或平台不平衡导致。解决方法:首先检查平台是否水平,如果平台不平衡,则需要调整平台。如果平台平衡,则可能是传感器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错误或软件故障导致。解决方法:首先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如果传感器正常,则可能是软件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电源故障或计算机故障导致。解决方法:检查电源和电缆是否连接正确。如果电源和电缆连接正确,则可能是计算机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